校歌簡釋 (限第一段,因第二、第三段甚少唱。)
培正培正何光榮 純為喚起超激發培正人的精神,有賣花讚花香的意味。
教育生涯慘淡營 好像和培正近年來光輝日子不合襯,但由校歌創作當年(20年代)回想,從67銀元開辦,歷經1905停辦和1915又陷困境,故此慘淡營有盯聆反思的味道。
培後進兮其素志 說出培正立校宗旨和教育目標。
正軌道兮樹風聲
萬千氣象方蓬勃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句「朝暉夕陰,氣象萬千」形容氣象變化多端,以喻培正20年代面貌改變得多,因當時黃啟明校長往美洲南洋澳洲等地募捐,在東山校園大興土木,廣建校舍。
鼓鑄群才備請纓 像提煉鐵礦般將學子倒入熔爐,燒燃焦碳,產生高溫,將礦砂還原成液體金屬,再倒入沙模,鑄成有用器皿,以喻學子學後成材。請纓見王勃滕王閣序句「請纓無路,等終軍之弱冠。」原來漢詩時終軍以廿歲弱軍之年,很有志氣要求賜下長纓將南越王縛回宮門覆命。所以請纓的意思是指學子學成後,主動請求付任務以報效國家/社會。
愛我培正謨謀遠 愛我培正有遠大的計劃和遠大眼光。
永為真理之干城 干城,循牌別名,培正以基督立校,所以我們要作基督真理之盾牌。

校歌來源

  荷蘭(原英國)作曲家,Henry Litolff(1818生),作了一首Concerto Symphonique No.3,其中第四樂章Furioso開始由急促鋼琴和管弦樂競美下,引出管弦樂奏出雄壯培正校歌的旋律,隨後鋼琴用變奏方式將此旋律發揮下去,全部約長七分半鐘,結束時候也非常扣人心弦。

  原來作者從英國監獄逃了出來,得荷蘭庇護,所以就感激地將荷蘭國歌嵌進這段樂段,算是目前市上能獲得有關校歌完整旋律的唯一音樂。

  這首國歌是1815年的得獎作品,作為紀念1781英荷北海海戰,原名為"Wien Neerlands bloed door d'adeeren vloeit",作者為定居愛姆士特丹德人Johann Wilhelm Wilm(1772-1847),後來被選為荷蘭國歌,而今被廢。

校歌舊版

在世紀初之時,校歌另有一副面目:

愛我培第二家庭,幾費手續經營。養育人材國家之命,興學熱心可敬。
育才首重基道精兵,負芨擔簦兮我來培正,志比鶗鵬奮前程,如紅日之東升。
壯哉壯哉同學少年,敬我培正校旗臨風前。色兼紅藍態何妍,堂堂校旗招展。